【半月谈】卢勇、陈晖、杨源禾:共建南海渔文化朋友圈

2023-12-14来源:半月谈内部版作者:卢勇 陈晖 杨源禾设置

A+ A-

数千年来,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南海周边国家渔民生存发展及跨界互动交流的空间所在。先民以海为媒,共享舟楫之利与衣食之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相近的生计模式与渔业习俗。这一传统使得在当今建设南海朋友圈既有时空延续的历史基因,又有在文化共兴维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价值。

然而,南海长期被“岛礁主权争端”“渔民航行自由”等西方式话语陷阱所充斥和捆绑。鉴于此,依托南海传统渔文化之载体,进而同筑南海命运共同体,是南海周边各国人民的期冀。

渔业文化是南海文明对话的重要资源

伴随经验知识与技术的日渐积累,至“风帆时代”,南海先民已能凭借季风和洋流航行至较深水域进行渔业采捞。“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们不断突破海洋距离、超越意识形态偏见,孜孜不倦以探寻域外渔业资源和学习外来渔业文化。

沿海渔民间最初的交往发轫于物产的流动与交换。在交换的基础上,南海周边国家渔民的文化交流逐步拓展,精神相依逐渐增强。在海洋渔捞实践中,又产生出海神崇拜与渔俗渔忌事项。在今天,我国南方沿海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渔民仍保留着在渔船上供奉妈祖神位,并在出海之前先祭拜妈祖的民俗。

数千年来,南海先民交融的历史实践诠释了一个真谛:“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联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渔文化成为开启南海朋友圈的新密钥

首先,南海渔文化蕴涵着合宜有度、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南海先民主要在南海诸岛岛礁及附近礁盘上从事渔采生计,由于暗礁遍布,往往只能采取潜水、踏礁采捞等独特的作业方式,很大程度上不会造成域内渔业资源危机。然而当前,为谋取更大利益,南海周边部分国家大肆开发渔业资源,致使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岸线遭到严重破坏,这些考验着南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南海传统渔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亟待深入挖掘弘扬。

其次,南海渔文化蕴涵着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对于渔民而言,在茫茫无垠、险象环生的南海风浪中作业,必须以联 帮结对的方式合作共进。在物产交换方面,南海周边各国渔民向来各取所需,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合作模式。例如,我国渔民以采捞玳瑁、海参、珍珠等名贵海产品为主,越南渔民则以捕捞马鲛鱼、金枪鱼为主。

不论是“风帆时代”的海上协同作业,还是不同海区的捕捞对象分工,渔业本身所具有的民间性与低敏性特征,一直被视为南海合作的重要突破口。南海渔业合作开展得好,将会直接助推周边国家渔民间的友好往来,从而在民间外交层面注入软实力。

求解南海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

——讲好南海朋友圈的渔业故事。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组织、平台、对话等合作交流机制,重点针对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渔文化要素互动、渔业友好合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定期公布合作成果。

——推动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包括开展渔业资源联合调查,为南海渔业合作奠定科学基础;探索海洋濒危物种跨境联合保护机制;定期召开南海渔业合作年会等。

——深化跨境海洋文化遗产联合保护。南海各国悠久的渔业实践,共同创造了包含航海技术、岛屿遗址、船舶渔具、海神信仰等核心要素在内的海洋文化遗产。可联合组建南海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与识别评估科学团队,开展遗产保护性开发合作。(作者卢勇系亿德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晖、杨源禾系亿德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 

原文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798040?d=134b426&channel=weixi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