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承载荣光 面向未来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10-14

承载荣光跨越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可溯源至1952年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组。19605月,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成为学校直属单位。19866月,更名为社会科学部,承担全校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9月,与德育教研室、基础课部的外国语教研室合并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社会科学系负责全校“两课”教学与研究工作。2000年,人文学院与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合并,社会科学系更名为“两课”教研中心。

200510月,校直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成立,与人文学院合署办公。20115月独立建制,20156月更名为政治学院。

201710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8,原浦口校区基础课部人文与社会科学教研室与思想政治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划归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承载荣光,面向未来,学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征程中踔厉奋发,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为塑造知农爱农时代新人发挥马院作用!

党建引领坚定有力

学院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思政工作职能,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聚焦“五个到位”,长期扎实开展“红色教育引领工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工程”“双马共建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打造“重规范、创优质、显特色”的学院党建工作格局。近几年1个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1个项目获江苏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优秀组织奖。

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学院设有7个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硕博各阶段思政课以及军事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学院将上好思政课作为立院之本,构建理论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的“三堂融合”立体化育人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良性互动,全方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形成思政课“一课一品”,舞台剧《党旗飘扬》《红船》等实践教学活动产生广泛影响;“中山陵”“雨花台”等红色资源地现场教学打造体验式思政课堂;“法庭进校园”实践教学活动创新案例教学新形式;红色走访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国情调研,引导广大师生在投身乡村基层实践中学思践悟。学院获批“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1门思政课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立项。1人次获全国思政课有影响力人物提名、10余人次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及以上。建立徐州马庄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5个。学院已经形成教师乐教善教、教学成果丰硕、教学成效显著的新局面。

师资队伍实力攀升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师资博士后1人。在职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24人;3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任民盟江苏省委常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人为江苏省委专家库成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3人任江苏省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1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1人获江苏省社科优青,1人获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1人获全国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3人获江苏省高校思政教育先进个人。

学科发展势头良好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学科点立足学校特色,长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长三角农村基层党建研究院、政治文明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农业伦理研究中心等5个各有特色、相互支撑支持的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先后举行全国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会年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论坛、农业伦理前沿研究论坛等全国或全省性学术会议,影响力不断扩大。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院坚持科研兴院,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农村基层党建以及农业伦理研究等多个研究团队,在农村基层党建和农业伦理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建院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期刊报纸刊发表高质量理论文章近80余篇;出版著作41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部省级奖励7项。

研究生培养成果突出

学院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知农爱农、素质全面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以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秾马青年成长计划”,构建“一强五带”工作格局,形成“思·正沙龙”“秾马青年说”“秾马思享家”等一批品牌活动,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就业率100%,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党校、中小学、农村基层等单位输送优秀人才。研究生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科组二等奖、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院以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为职责使命,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建议、扶贫济困、援藏支教、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1位教师被聘为江苏省委宣讲团成员,1位教授被聘为江苏团省委青年讲师团讲师;组建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理论宣讲团6个批次,在校内覆盖各学院、各单位,在校外深入乡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理论宣讲和讲授党课计千余场。学院教师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等发表各类文章近70篇。建设“南农马院”“思正历史”“农业伦理”“紫金山南”等微信公众号,关注阅读量超40万次,形成了思想理论传播的线上线下矩阵。教师研究成果获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采纳10篇,其中中央领导批示2篇,省委主要领导批示2篇,1篇建议被省政府信访局评为“2020年度优秀人民建议”。与泰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共建5个社会服务平台。

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秉承“思正致远”的院训,发扬“承红色精神,传先进理论”的院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党团工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服务学校“三全育人”大格局,打造了“马青年说”“ 秾马思享家”“马红书屋”等品牌项目,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征程中,引领师生凝心聚力实现跨越发展。

国际交流视野拓宽

学院独立建制以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普渡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乌特勒支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累计举办“海外名家系列讲座”等学术活动二十余场,教师出国访学、参会等近十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师生在国际比较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