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生工作部(处)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深入实施学生工作“四大工程”,不断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切实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
201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校工学院入选首批50个试点院系建设。我校印发《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了会议协调、进展报告、检查督导等工作制度,各学院研究制定了“三全育人”工作推进方案,逐步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健全了学校、部门、学院“1+10+19”的“三全育人”制度体系,促进了全校“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学校不定期召开不同层面的工作进展交流会,各育人体系牵头单位按月报送工作进展,“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工作简报,反馈工作进展,介绍其他高校工作经验;通过征集“三全育人”工作典型案例,全面总结经验,提炼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主要成效,促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专业特色思政工作有力有效
多年来,学校立足构建高质量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开展工作设计和探索实践,紧密围绕知农爱农时代新人培育需求,基于学校农业和生命科学优势和特色,整合资源构建了以“一体十系”为核心的“秾华课堂”实践育人载体,打造专业特色学生思政教育平台,推动专业实践、思政教育、服务社会相融合。“秾华课堂”主脉络是“一体十系”,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方式,围绕我校农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食品工程、草业、农业史、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动物医学十大涉农特色专业,打造“稼穑农情坊”“植物医生‘说’”“秦淮环保行”“生命科学节”“明日工程师”“护草千里行”“我们的节日”“农经微语”“勤园精艺”“One Health”十大品牌实践项目,强化耕读教育,推进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思政课堂落脚到万村千乡,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知行合一,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公布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入选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0〕2号),我校“秾华课堂——基于专业特色的沉浸式大学生成长实践项目”获批立项。学校基于涉农专业特色的沉浸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得到了校内外的高度认可,社会影响力广泛,先后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创新奖一等奖等荣誉。
三、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在31个省(区、市)录取分数线超重点线平均值实现连续七连升,2021年文史类达55分、理工类达73分。我校也是江苏部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录取分数线超重点线分值实现七连升的高校,2021年文史类达48分、理工类达69分。在软科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排名中,学校从2015年全国120位左右提升至目前的90位左右。
年份 | 全国超本一线平均值 | 江苏超本一线 | ||
文史 | 理工 | 文史 | 理工 | |
2012 | 20 | 30 | 7 | 5 |
2013 | 23 | 30 | 11 | 6 |
2014 | 22 | 25 | 10 | 5 |
2015 | 29 | 38 | 11 | 8 |
2016 | 37 | 50 | 12 | 10 |
2017 | 46 | 55 | 24 | 23 |
2018 | 48 | 65 | 26 | 25 |
2019 | 44 | 65 | 26 | 26 |
2020 | 52 | 67 | 33 | 30 |
2021 | 55 | 73 | 48 | 69 |
年份 | 生源质量排名 |
2015 | 115 |
2016 | 114 |
2017 | 118 |
2018 | 103 |
2019 | 104 |
2020 | 92 |
2021 | 90 |
构建了“学校领导、学院负责、机关配合、全员参与”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全员参与宣传氛围浓厚,年参与宣传教职工由2011年全校100人左右增加至2021年近500人,以“揽得钟山绿、播作神州春”为主题,学院宣传片、一图读懂专业、专业MG动画等方式,进一步突出学院和专业招生宣传,设计制作招生宣传及录取通知书系列材料,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每年开展科普讲座进中学、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进中学、大学生文化艺术作品进中学、植物身份识别进中学等常态化的生源基地中学共建活动50余场。
四、就业质量逐步提升
1.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我校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依然保持在90%以上。学校实现了“每天有小型宣讲,每周有中型招聘会,每月有大型招聘会”的校园招聘目标,打造了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就业市场,每年有超过5000家用人单位进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近7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全校超过60%的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截至2021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学校本科生国内升学率逐年提高(2021届:37.82%);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业比例连续提升(2021届:24.82%);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就业比例不断攀升(2021届:24.83%);全校农科专业毕业生到农业领域就业比例螺旋上升,2021届达55.01%,超过了教育部提出的50%,圆满完成推进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要求。
2.毕业生就业工作屡获肯定。学校就业工作分别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官方网站专题报导,以及新华社、《中国大学生就业》等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多次在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中获“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毕业生连续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学校连续多年获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江苏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授课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3.毕业生创业实践硕果累累。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逐步探索形成了“创新实验教育——成果对接扶助——双创竞赛实践——项目实训孵化”“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模式。2017年,学校获评为“2017——2020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8年,学校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度全国50强)。学校“大学生创客空间”自2016年建成运营以来,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08个,注册公司71家。1个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全国总决赛金奖,5个项目入选江苏省教育厅“金种子”创业项目。1位创业校友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年度人物称号。各创业团队累计获得各类型专利近200项,实现营业收入超1亿元、利润超3000万,纳税近500万。
涌现出一批毕业生创业典型,我校硕士毕业生高海东创立南京集思慧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评“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渔管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陆超平,入选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博士许磊创办的农业生物技术平台获评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小索顿、于超、王储等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五、做好经济心理解困,持续助力学生发展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构建起“一核四维”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全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全面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每年资助资金总额从2012年的3786.45万元增至2021年的4861.75亿元,100%覆盖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效逐年凸显,先后于2014、2016年获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两次获评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连续10年获评江苏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选送李沛锴、夏硕、李璋浔等优秀本科生连续三年入选《人民日报》《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推荐刘怀成、吴德婧、施峥嵘等五名榜样学生参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并荣获提名奖。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心理育人效果。2014年开设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大一新生;2017年将该课程授课时间由春季学期改为秋季学期,课程设置上更多与新生心理普查、新生心理适应等心理健康教育事务工作相结合;2019年由1学分增至2学分,课程内容在增加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内容,丰富学生课堂体验;2021年起采用云课堂版教材并逐步推出辅助课堂教学的视频微课,不断提升课程实效,助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素质的提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不断完善“校-院-班-宿舍”四级防控体系,保障心理危机预警的敏感性;大力发展各类团体辅导等体验性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探索构建课堂教学、咨询服务、实践活动和危机预防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努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016年,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教育部网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