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021年度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方真:梦想编纂出专业领域的《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许天颖 李润文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发布时间:2021-08-26

方真就像一个大都市的隐士, 他的工作生活状态是“科研、跑步、睡觉”三班倒、手机都不用,与同为教师的妻子陈敬妹安居在50平方米不到的教师公寓。

在亿德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工作6年,这位“纯粹”的教授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在国际上却是大名鼎鼎。

方真教授在指导研究生工作。受访者供图

日前,他刚当选了2021年度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该年度全球仅52位杰出科学家获此殊荣。这也意味着他在生物质水解、生物柴油生产、生物燃料合成纳米催化剂等领域取得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方真的生活简单纯粹,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教学和著书立说上。

他每天除了跑步,便是完成世界著名的科技期刊Springer(斯普林格)系列丛书《生物燃料和生物炼制》的编纂。如今,方真已带领由他召集的全球顶尖专家编委,进入丛书第11部专著的撰写,他的梦想是,将其打造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领域的《十万个为什么》。

“你知道《十万个为什么》吗?我希望这套丛书,若干年后能成为我们这个专业领域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方真著书的初心,他将这套书打造为该领域的科学家、学生、政策制定者以及工程师们,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求助的“知识宝库”,并且在若干年后仍被经常提起和查询。

方真师从农业工程专家曾德超院士,毕业后做设计工程师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好的研究,不只是做出一套实验,而是要回过头来创新理论”。

在中国农业大学完成农业工程专业的本硕博学业后。方真相继获得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材料工程博士学位,和西班牙萨拉哥萨大学化工博士后学位,并获得欧盟居里夫人奖学金。如今,方真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深耕近30年,并且连续7年入选爱思唯尔能源领域高被引学者。

自2011年,方真将一大半精力投入系列丛书《生物燃料和生物炼制》的编纂之中。丛书内容包括与生物质生产、生物能源、生物燃料、生物制品有关的能源规划和政策、绿色加工技术知识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为了提升丛书的全球和交叉学科视野,创始总编辑方真召集两位美国工程院院士、4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一位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和一位日本东北大学教授组成权威编委会。

事实上,从出版商反馈的电子版销售量来看,目前出版的10部专著,其章节下载量已达到18万次,4部专著进入斯普林格高下载书籍前25%,其中一部还获得了2020年“斯普林格-自然中国新发展奖”。

方真经常被喊作“魔法教授”,他研究的“生物质能源”就像 “变废为宝的魔法”:将秸秆、草、木材等生物质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各类能源。

“快速水解工艺”就是一项具有突破意义的“魔法”。通过在水中添加碳酸钠,使得木材生物质颗粒迅速升温,并且完全溶解形成“木材溶液”。在流动系统中,类似于液态石油的“木液”可以在液相中快速水解成糖或糖低聚物,这便大大推动了乙醇等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

据方真介绍,传统的酶水解法通常耗时数天,而这一工艺将木材或秸秆溶解时间一下子缩短至0.7-2秒,木材溶液水解为糖的时间也缩短至几秒到几十秒,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将木质纤维素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的广阔产业应用前景。

身为教授,方真更是一名严师。在他的研究组,学生们接受着“炼丹炉”式的锤炼。每两周的组会、每周一对一师生会面是“雷打不动”的,方真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及时廓清科研过程中的疑惑,并手把手地教会学生科研写作的规范。当学生感到压力大的时候,方真还会带着他们一起去操场跑步。

学农业机械的学霸丛文杰,在3年前刚入“方门”读博时,才开始每天与化学实验打交道。

前半个学期,丛文杰的实验没有一次成功。她开始将每一步实验拍成照片,按照顺序整理,并且在实验报告上注明失败步骤、仪器操作方法、预期实验结果,并且每天以邮件形式发给方老师。

3个多月后的一个夜晚,丛文杰第一次得到了预期实验现象,她迫不及待地写邮件告知方老师。令她意外的是,方老师专程赶来实验室向她道贺,并带她梳理了整个实验,而实验室外已是11点的深夜。

“实验小白”被手把手带入了学术殿堂,丛文杰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快乐,可接踵而来的,却是堪称痛苦的论文历练。

方真这样评价丛文杰准备了半年的论文:“这就是一份实验报告,哪里是论文?”他向丛文杰提出3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别人围绕这个做了什么?你的研究比别人好在哪里?”这3个问题从论文的突破与创新方面提出了不可谓不高的要求。

在丛文杰将论文框架全部打翻、深度修改后,方真抛出许多细节问题,将论文再次打回。

丛文杰有点“崩”了,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有研究成果,她有些焦虑。“感觉就像孙悟空落入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丛文杰说,导师的要求实在有些苛刻。

“我们要的不只是一篇毕业的论文,而是一篇真正对领域、对行业有推动意义的论文”,察觉到丛文杰的情绪后,方真启发她,“如果你的论文都不能打动自己,又如何打动编辑和审稿人?”这番话让一心想要跳出“炼丹炉”的丛文杰放平心态,继续埋头修炼。

后来,方真甚至对论文的英文表述逐字逐句地亲自指正修改。在论文投刊被打回后,方真带着丛文杰一次次细化讨论、修改完善。

“最后改到实在无话可说时,我接到了论文被接收的消息”,丛文杰说,“那一刻,内心没有预想的狂喜,更多的是平静。”

这番“并肩作战、共同努力”的体验让丛文杰看到了“师者之大”,她期待毕业后也能投身教育事业,陪伴学生一同“闯关”。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8/24/content_k3WvRBc0.html?gid=2V1Qqd1E